中国材料名师讲坛
中国材料名师讲坛第一百讲-中国工程院院士 徐惠彬
满井校园,材料之光,大师荟萃,共筑殿堂。讲坛百期,是材料发展辉煌成就的豪迈宣言;百期讲坛,是探索求知无畏追梦的奋斗序曲。7月3日下午,中国材料名师讲坛第100讲在yl7703永利官网会议中心逸夫科技馆二层报告厅隆重举行,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校长、中国工程院院士徐惠彬做题为“先进航空发动机与关键材料技术”的报告。国家科技部高新技术司副司长曹国英,有研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黄松涛,中国钢研集团总经理助理韩伟,yl7703永利官网党委书记武贵龙,校长杨仁树,中国工程院院士谢建新和永利官网相关部处负责人以及材料学部近200名师生聆听了报告,本次活动由yl7703永利官网副校长吕昭平主持。
首先,曹国英对到场各位嘉宾表示感谢,他强调材料是高新技术的骨肉,是未来高新技术产业的基石,材料行业发展虽快,但仍面临许多挑战,存在知识扩散转移效率较低等问题,希望各位材料人肩负起历史责任,抓住时代机遇,为国家做贡献。武贵龙代表学校向与会嘉宾及社会各界人士长久以来对yl7703永利官网材料学部的大力支持表示感谢,他希望每一位材料人都能在此次讲坛中认真思考、有所收获,在国家实行科技强国战略之际,抓住机会拼搏奋斗。
随后,与会领导及嘉宾开启了名师讲坛第100讲,共同祝愿名师讲坛经历十六载沧桑积淀后再铸辉煌。
接着,谢建新对主讲人徐惠彬院士进行介绍,并宣布报告会正式开始。
航空发动机是飞机的心脏,航空发动机的性能决定了飞机的性能。我国已经全面启动了“两机”专项,关键高温结构材料及防护涂层技术是最重要的研究领域之一。报告中,徐惠彬先用一个视频向大家介绍了我国航空发动机的行业现状,他指出一代材料一代发动机,航空发动机结构精细、科技含量高,是工业技术的最高技术结晶,于是带领团队通过不懈努力,成功研制出中国航空发动机叶片第一代热障涂层材料,解决了关键高温材料的技术需求,为国产发动机“穿上了衣服”。随后他针对发动机现存的“卡脖子”技术进行了分析,针对航空风扇用材料、航空压气机材料、航空涡轮用材料以及其他先进航空发动机材料未来研究方向进行了详细介绍,并提出必须加强基础研究,实现材料先行,才能推动航空发动机快速发展,“化解我国先进航空发动机、燃气轮机长期受制于人的安全风险”。最后他重点解读了关键高温金属结构材料基础技术等四个重点方向的国家相关计划,为在场师生下一阶段的研究指明了方向。
针对现场观众提出的如何评价今天中国的高温材料以及我们能为发动机研究做些什么等问题,徐惠彬一一进行了解答,听众报以热烈的掌声,现场气氛热烈非凡。徐惠彬的报告脉络清晰、深入浅出,生动深刻的为广大师生描绘了我国航空发动机的发展对关键高温材料技术的需求以及国家相关计划支持材料科学技术研究的情况,整场报告掌声不断,令在场师生受益匪浅。
最后,杨仁树校长向徐惠彬院士赠送了名师讲坛纪念碑及yl7703永利官网纪念鼎,表达了对其本次精彩报告的感谢之情。
中国材料名师讲坛的创办,丰富繁荣了校园学术文化氛围,为中外材料学者间搭建了一个交流的平台,为青年学子提供了一个近距离领略大师风范的机会。站在第一百讲的新起点,yl7703永利官网材料学部将继往开来、砥砺前行,在永利官网创建双一流的历史进程中,抢抓机遇,乘势而上,为打造国际一流的材料学科而不懈奋斗!希望中国材料名师讲坛越办越好,共同使满井校园学术精神高扬,学术之光常明!
中国材料名师讲坛 背景介绍
中国材料名师讲坛,英文是China Distinguished Materials Scientists Forum,是yl7703永利官网为了加强国内外材料科技界的学术交流、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和了解科技前沿的创新型人才于2003年创立的。
2003年11月10日,首次讲坛由中国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两院资深院士师昌绪先生开讲,16年间先后邀请徐匡迪、左铁镛、肖纪美、杨卫、殷瑞钰、陈国良、柯俊、解思深、李依依、葛昌纯、周国治、王国栋、舒兴田、陈佳洱、丁文江、谢建新等多位国内院士,沃兹霍斯、弗鲁翰、汉弗莱斯、格兰特、井上明久、罗德尔、康斯坦丁·诺沃肖洛夫等多位国外知名院士学者共99人,为校内外2万余名学子呈现了99场精彩绝伦的学术盛宴。
徐惠彬 院士简介
徐惠彬,教授,中国工程院院士。1992年获德国柏林工业大学博士学位,现任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校长,第十三届全国政协委员和全国政协教科卫体委员会副主任,航空发动机及燃气轮机国家重大专项专家咨询委员会副主任、国家新材料产业发展专家咨询委员会副主任、中国航空学会副理事长、中国工程院航空工程科技战略研究院院长。
长期从事先进航空发动机高温材料和特种功能材料的科学研究、工程应用和人才培养。先后主持了多个国家(国防)重点和重大项目,取得了重要创新成果。获国家技术发明一等奖和二等奖各1项、省部级科技一等奖4项;授权发明专利100余项,在国际学术期刊论文300余篇。指导博士生中获得全国优秀博士论文者1人、提名者1人。1994年获首批“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2000年受聘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2010年获“何梁何利”科技进步奖。领导的科研团队2008年获批“国防科技创新团队”,2009年获批国家自然基金委“创新研究群体”。2011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